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文化 » 正文

圆明园考古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初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12-20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77
核心提示:圆明园考古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判断稻田内是否有相关植物遗存;考古人员将进一步分析稻田分布范围等细节考古人员向现场的记者介绍发现的皇家稻田遗址。本版摄影/除署名外记者浦峰考古人员在清理田字房遗址。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圆明园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采用了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开放考古发掘工地,还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昨日(12月15日),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

圆明园考古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首次采用植物考古手段,判断稻田内是否有相关植物遗存;考古人员将进一步分析稻田分布范围等细节

考古人员向现场的记者介绍发现的皇家稻田遗址。本版摄影/除署名外记者浦峰

考古人员在清理田字房遗址。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圆明园在此次考古工作中首次采用了植物考古手段开展研究。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开放考古发掘工地,还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


昨日(12月15日),记者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作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取得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在遗址上发现了主建筑“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


澹泊宁静遗址位于圆明园西北部,是一处重要的游憩寝宫。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座“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从今年11月初开始,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澹泊宁静开展考古发掘。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介绍,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田字房”的内部情况,考古人员在考古范围的东北侧就发现了拼接样的方砖。通过考古发掘出来的其中一间房屋的地面,可以初步推断,“田字房”内部有装饰和隔断。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田字房”外围不仅有长廊,还有暗渠等排水系统。


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科科长陈辉介绍,“田”字象征农耕,古代中国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不但以“田”为房,还在圆明园的稻田里举行藉田之礼,即“亲耕”,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因此,“田字房”的外围不仅有河水环绕,还有大面积皇家稻田。


目前,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已经暂告一段落,下一阶段考古人员将对遗址考古发掘的细节进行进一步分析,包括地钉的分布、排水系统的走向、稻田分布范围等。


近年来,圆明园管理处持续推进大宫门、紫碧山房、如园、舍卫城等遗址的考古工作,还在多个考古现场开展公众考古活动,全程向公众开放考古工地,展示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本次考古工作不但全程开放考古发掘工地,还及时与社会共享考古成果。


■现场


已发现9间房屋遗址位置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澹泊宁静遗址现场,考古人员正在景区的山水轮廓附近做考古工作。考古人员用绿色围网将遗址区域围起,现场人员可以近距离观看考古的全过程。


遗址范围内还有几块石头和柱础残存。此次考古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分之一的区域已经启动了考古发掘。考古探沟内,工作人员用小刷子清理遗址上的尘土,遗址建筑的地面渐渐显露出来。据介绍,截至目前,已发现了台阶、地钉、条石、排水设施等。


张中华介绍,该处遗址原来房子的外围墙体已经没有了,经一个多月的考古,已经发现了9间房屋遗址的位置。


根据史料记载,“田字房”是一个田字外形的建筑,共33间房屋,用石块垒砌,是虎皮墙面,每间的边长约4.48米,檐柱高3.68米。“经过现场勘探,我们发现建筑的基础数据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张中华说。


张中华告诉记者,考古人员目前正在对皇家稻田开展两个探沟的考古工作,已经发现了稻田的田埂。“未来,我们要通过植物考古的方式,将皇家稻田的土壤送进实验室通过采样、筛土、水洗等实验室考古手段,了解土壤构成,来判断稻田内是否有相关植物遗存,进一步对京西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这也是圆明园首次开展植物考古。”


【链接】


圆明园澹泊宁静景区平面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澹泊宁静。圆明园管理处供图

澹泊宁静景区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60米。主体建筑“田字房”,四面各显七间,四外围廊,中井为十字形,共33间,各间皆见方4.48米,廊深1.28米,檐柱高3.68米。


澹泊宁静是乾隆皇帝最喜爱景点之一,雍正五年(1727年)已建成。乾隆皇帝在圆明园西北部游览或在文源阁读书累了,经常在此休息并进膳。他曾在《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中题咏澹泊宁静:“青山本来宁静体,绿水如斯澹泊容。境有会心皆可乐,武侯妙语时相逢。千秋之下对纶羽,溪烟岚雾方重重。”澹泊宁静出自司马相如《长杨赋》:“人君以澹泊为德”,以及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按分类浏览
头条 (367) 上海 (431) 区镇 (557) 国内 (10764)
国际 (931) 财经 (397) 房产 (946) 科技 (364)
军事 (119) 娱乐 (478) 体育 (179) 汽车 (357)
生活 (403) 农业 (188) 健康 (249) 时尚 (72)
家居 (74) 旅游 (189) 女人 (59) 美食 (76)
消费 (145) 社会 (58) 文化 (201) 教育 (195)
公益 (123)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